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锦绣新城幼儿园开展市级幼教科教融合活动

作者: 时间:2023-12-15 点击数:

为了探寻幼儿“全阅读”策略的研究,促进幼儿园课题活动的深入发展。2023年12月15日下午1点,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与白云幼教中心教师至锦绣新城幼儿园开展市级幼教科教融合活动——“基于儿童视角探寻幼儿“全阅读”策略的研究”。

在本次活动中,主持人沈秋杰老师首先为老师们介绍了本次的活动的基本流程;然后由孙旦红老师分享了一篇文章《铺展试“全阅读”课程,让阅读融入生命的策略研究》,并基于此为在场老师介绍了本园课题——园·家社融通下幼儿“全阅读场”的主题、建构路径与实施策略等;最后由刘苏娜老师展示一节大班语言活动《好大好大的红薯》的说课与执教,两位中心的老师分组研讨,并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发言,整场活动气氛热烈,老师们认真参与其中,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的市级幼教科教融合活动,老师们基于幼儿“全阅读”策略研究的活动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共同分享所见所想,这不仅为不同中心的教师们交流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幼儿园课题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主题讨论记录表

课题名称

·家·社融通下幼儿“全阅读场”的建构与研究

主持人

孙旦红

时间

2023.12.15

讨论主题

基于儿童视角探寻幼儿“全阅读”策略的研究

参与对象

课题共同体成员,中心部分老师

研讨记录

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基本流程。

一、理论文献学习(孙旦红)

铺展试“全阅读”课程,让阅读融入生命的策略研究。(张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阅读是人们用来认识世界的手段,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是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全阅读中阅读是一种目的,是人们生命存在的方式。

全阅读课程的概念:全阅读将阅读的层面从单独的教学转变为一种课程的教学,从单独的语文学科方面的阅读转变为全学科的阅读。学生是阅读的主题,二“全阅读”强调的则是全员。

铺展试“全阅读”课程的策略研究:教学设计的改变阅读形式的改变

二、观察量表解读(孙旦红)

·家社融通下幼儿“全阅读场”实施策略

园所主导幼儿“全阅读场”的主题+建构路径

全阅读场:全情趣、全时空、全体验、全领域、全链接、全儿童

全阅读场资源的有效利用

·依托全息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充分利用园、家、资源,调动多种感官、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建构关于红薯的认知经验。

·在交流前期现场互动式的大阅读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结合自制绘本大胆述,有效实现幼儿间经验的共享与互补。

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每一个孩子都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

一日生活兼课程

强调游戏对孩子发展的全面价值

强调教师依据孩子的兴趣及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强调教学追求孩子的兴趣等等。

B前阅读核心经验下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策略的形成

B1阅读的行为与理解

·细致观察画面中主角或主要人物的状态,包括动作、表情、姿态等,理解主角的心理状态,如情绪、想法等。

·能根据图书画面的线索将细节与主要情节联系起来,理解图意,猜想故事发展。

B2阅读的策略与表达·有意识的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初步形成预期、假设的阅读策略。

·根据画面内容所传递的主旨进行思考、分析,组织语言进行较为完整、清晰的叙述。

C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与创编策略的形成
C1核心经验的梳理与提炼

·教师为幼儿的语言组织搭建合理的支架,引导幼儿的语言构思与表达,让幼儿有据而讲。

·教师能够结合当前的教育情境围绕核心经验"提问","提问"策略能给幼儿清晰的思路,经验梳理的方式直观易懂,有助于拓展思考空间。

C2迁移讲述核心经验,打开创编思路

·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置,引导幼儿在已有经验的铺垫下结合自己或同伴的想象,生成新的讲述内容。

·幼儿能够与同伴讨论交流形式,围绕创作内容充分表达小组或个人的构思,通过讲述创编的不同情节习得新经验。

阅读从被动走向主动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文本走向生活

→从单一走向全面

→从浅层走向深层

→从个体走向合作

三、执教教师说课(刘苏娜)

一、设计意图:

秋天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幼儿在成人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不同形式的全阅读旅程,在乡间田野他们和父母一起挖红薯;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制作红薯美食;在美工室里一起创作红薯手工作品……在挖、吃、玩红薯的过程中感知、了解了红薯的不同特征。于是她们将与红薯的故事画了下来,自创了属于自己的原创绘本。基于幼儿对红薯的兴趣,老师在幼儿园的阅读场内投放了绘本《大大的大大的大红薯》,绘本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大红薯,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追随孩子们的疑问和兴趣,生成了本次活动,进一步丰富原创绘本内容,使之更加趣味、可阅、完整。

二、活动的价值

基于前期融合园、家、社三方资源,带领幼儿开展关于红薯的系列实践活动基础上,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分享、创编、讲述,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合作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体验集体自制绘本的成就感,丰富幼儿自制绘本的经验。由此让幼儿从绘本故事中找到自己,找到同伴,找到真实与幻想之间那条模糊而又确实存在的边界,找到其中无穷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在分享园·家·社红薯系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达成前期经验的共享,进一步引发讲述的愿望。

⒉观察绘本画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大大的红薯”展开联想、创编并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

四、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

⑴有过挖红薯、做红薯、制作红薯美食、红薯手工作品及种植红薯的经验。

⑵做过有关红薯的调查记录。

⒉物质准备:

⑴多媒体材料:PPT、音乐。

⑵物质材料:自制绘本、白纸、记号笔、白板。

五、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仔细观察绘本画面,大胆讲述分享,并乐于与同伴一起发挥想象创作故事画面,创编故事内容,并能清晰有条理的讲述所创编的故事。由此要解决的难点是,小组围绕一个大红薯展开联想、合作创编,尝试小组式合作讲述。

六、活动过程

环节一:结合自制绘本进行介绍讲述

环节二:借助绘本《好大好大的红薯》,观察讲述,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环节三:由大红薯想象创编讲述

活动最后巧妙的将幼儿作品变成折叠书页,附在原有绘本之后,形成一本独特的、能能够激发幼儿无限想象、创作的绘本,回归原创作者赤羽末吉本来的绘本之貌。

四、观课大班语言《好大好大的红薯》执教者——刘苏娜

环节一:结合自制绘本进行介绍讲述

将幼儿与成人一起参与过红薯的活动,以绘画表征的方式呈现,共同自制绘本前半部分内容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教师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现场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挖、吃、玩红薯的过程简要记录,帮助幼儿梳理关于红薯的系列活动。

环节二:借助绘本《好大好大的红薯》,观察讲述,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从幼儿的讲述活动中回归绘本,介绍绘本引发阅读兴趣的同时,截取有象征性的2幅画面,让幼儿观察发现画面的有趣、夸张发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图画的细节与主要情节联系起来,通过画面人物动作等理解图意,进而组织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由此体会到绘本中大红薯的夸张荒诞幽默,由此引发幼儿想象尝试创编

环节三:由大红薯想象创编讲述

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组队合作,想象如果我们也有一个大红薯,可以变什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彼此商量、合作创编、讲述。这是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幼儿需要打开想象的翅膀,从绘本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为引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教师提供了满足于3人合作的长卷纸,支持幼儿合作创作,同时关注幼儿的创编过程给予个别化的指导,为最后的合作讲述做好铺垫。

五、议课

六、代表交流

议课一组:

观察指标A:全阅读场资源的有效利用

亮点:

1、前期资源的渗透,在活动中有所体现,孩子的经验比较丰富。

2、挖红薯的经验充分借助了家的资源。

不足与建议:

1、现实中的红薯和想象中的差距太大

所谓的园家社活动,并不是每个活动都要和园家社有关,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环。

2、绘本的价值方面,绘本脱离小朋友的实际生活。

观察指标B:前阅读核心经验下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策略的形成

不足与建议:

1、老师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只选择了其中的两张,比较少,B1的指标没有体现,老师将重点放在了创编上,没有观察。可以从动作、神态上等进行引导。

观察指标C: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与创编策略的形成

亮点:

1、教师的教态很好。

不足与建议:

1、教师为幼儿的语言组织搭建合理的支架,活动中没有体现,孩子们没有讨论直接创编。

2、大大的红薯是由纸张的大小来决定?

3、语言活动不能用是否漂亮来评价,要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是故事的内容的体现。

4、活动环节的过渡有点生硬。

议课二组:

观察指标A:全阅读场资源的有效利用

亮点:

⒈教师前期准备充分,幼儿经验丰富,活动的设计能够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⒉绘本选择较好,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幼儿的经验形式很不错。

不足与建议:

1.活动的领域还不够明显,作为语言活动需要更侧重幼儿的表达。  2.活动的目标可以再细化一下。

观察指标B:前阅读核心经验下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策略的形成

亮点:

1.活动的形式很新颖。

2.活动中幼儿能够在理解绘本的基础上围绕绘本大胆展开想象。

不足与建议:

⒈幼儿在绘画前的讨论可以更丰富一些,让幼儿观察画面后理解画面内容再将画面的细节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师为幼儿示范如何进行完整的表达,这样幼儿讲述的内容能够更加丰富一些。

观察指标C: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与创编策略的形成

亮点:

⒈幼儿前期对于红薯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为后面的表述打下了基础。  2.活动中幼儿的表达欲望很强烈。

不足与建议:

⒈第一部分幼儿的讲述的机会不多,可以慢下来,让孩子们都参与到活动中,给孩子们一个讲述和思考的机会,这样后期这个思维导图可以运用的更好一些。  ⒉画图部分是否对于幼儿有经验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用丰富份词汇,为幼儿搭建合理的支架,同时为幼儿进行提炼总结,另外要关注活动前期和后期的链接度是否更深入一些。

总结:

孙老师的理论分享与课题紧密结合。作业的布置(阅读的延伸)、阅读形式的改变(活动的开展)阅读考查(观察评价的落实)。在参与理论介绍的时候,活动如何落实可以有一个延伸,便于理解。

量表继续学习。

后续研究措施

继续开展相关课题活动,为中期汇报做准备。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从开始的理论分享到观察量表的解读,到老师的说课与执教,老师们都能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积极研讨与交流。通过研讨,老师们结合观察量表的不同指标,对本次的集体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给本次活动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相信接下来的日子,老师们会继续努力为中期汇报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照片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