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幼儿园10月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3-10-31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生命共同体视角下“儿童博物馆”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

立项

编号

2021/Q/02/054/03

出席对象

空班教师

地点

多功能室

时间

2023.10.27

研究主题

10月课例观摩与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⒈观摩各年龄段以课题为依托的教研课。

⒉研讨教研课,查找问题,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研究方法

课例观摩  集中研讨

 

 

 

 

 

 

一、理论学习:多元化课程下的听评课例谈——以大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为例

二、集体观摩教学活动

⒈执教活动安排

班级

时间

内容

执教老师

大班

09:00—09:30

数学《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陆瑶

中班

09:30—09:55

语言《彩虹色的花》

吴旖琪

小班

09:55-10:10

美术《石榴点画》

张钱悠

三、集体研讨,活动评析

⒈大班数学《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张琪悦:解密式的活动环节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从简单的单个规律变成两种要求的规律、多种元素组成的规律等。幼儿活动参与性高,而且在最后的创设环节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了今天学到的规律,从而在后续的创设环节,幼儿创作出来的规律很丰富(对比二磨时出现的种类更多)

陈伟萍:大班数学《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用绘本故事线索来激发幼儿对规律的兴趣,了解规律的多样性。在操作中如果提供几个带格子的操作条,可能对方位规律的表现更有利一些。

丁莉: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做小侦探查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活动氛围很好,参与性也高。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幼儿自主创造规律,教师投放的自然物种类有点少,颜色也单一,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故事体现的规律的多样性。

黄银银:借助绘本幼儿发现各种规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规律也简单到难,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充分调动起来;在最后操作环节中,教师提供的树叶种类再丰富一些,幼儿创造规律也会更多样!

袁雪慧:活动中,教师能够积极启发幼儿思考,寻找图片上的规律,活动中可以在每次找完规律后和幼儿一起总结,说一说规律有几条,分别是什么,这样幼儿在后面自主操作环节,就能有更多的新意,每次的排列里面也会有多种规律。

⒉中班语言《彩虹色的花》

龚晔丁:吴老师的活动中用夸张的语言把孩子带入绘本故事中,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都能基于儿童视角,聚焦幼儿的兴趣、创造性等方面,教学思路清晰,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为幼儿营造了轻松、积极的阅读氛围,师幼互动效果非常好,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讲述故事内容,进一步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

钱玉兰:活动以彩虹色的花帮助小动物的友爱事情为线素,吴老师带领了幼儿集体观察了两个内容后,提供自制图书幼儿自主阅读、讲述,互动过程中体现了引领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充分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有时教师有点急,每个故事可以引导幼儿讲完整,不急于接话总结。

费筱菁:吴老师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阅读、想象、讲述的空间,她利用适宜的提问、有准备的材料为幼儿创设了温馨自主的语言学习环境。她能够及时恰当地对幼儿的讲述做出反馈,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展现了吴老师的执教潜力。

杨林逸:吴老师在互动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充分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鼓励与肯定。在活动中能用生动的语气语词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与交流氛围。活动中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简易绘本,供幼儿能自主翻阅,伴有PPT和录音故事,材料准备充分。

⒊小班美术《石榴点画》

陆勤:通过图片实物认识石榴籽,幼儿在仔细观察实物中发现石榴籽紧紧的靠在一起的特征。利用石榴籽不见了的手段让孩子为石榴找回的方式激发小班孩子参与热情,但是在操作中老师没有和孩子强调籽是一个挨着一个的规律特点,在幼儿操作是有些孩子是一个一个进行了重叠点画,画面效果没能体现石榴籽特点!

戴紫莹:张老师在开始活动前,通过展示石榴的实物和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石榴以及石榴籽的外形特点。活动中,通过提问引导,在示范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点画工具的技巧;最后在评价环节可以给幼儿一些时间,尝试让他们自己多说一些,提醒幼儿讲述时候大声一点。

本次活动共有三个块面的内容。首先,组内教师学习了理论知识“多元化课程下的听评课例谈——以大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为例”;其次,教师们观摩了小中大各年龄段的教研课;第三,老师们结合理论知识,围绕不同领域下的观察指标对三个活动进行了点评与研讨,不断优化课题课活动设计。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们之间交流与学习,提升了听评课能力。在实践、交流与研讨中发现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集群体智慧优化和解决问题,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工作质量。

物化成果

课例优化

大班数学《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中班语言《彩虹色的花》  小班美术《石榴点画》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生命共同体视角下“儿童博物馆”课程建构的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市立项课题

立项编号

2021/Q/02/054/03

出席对象

课题组核心成员

地点

娄江幼儿园

时间

2023.10.10

研究主题

博物主题班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与审议

所要解决问题

⒈各班确定博物主题中班本课程的撰写方向。

明确班本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路径

研究方法

交流研讨

 

 

 

 

 

 

过程:

一、回忆我们拥有哪些博物资源

博物主题场馆——种子馆、木工馆、线绳馆、书博馆、轮子博物馆等

⒉户外——花、草、树、虫、动物等

⒊有关生命的话题。

二、了解课程理念“让教育回归生命,让学习自然发生。”

楠:在顺其自然中产生的。

瑶: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

高:也是生命教育的好契机。

三、博物主题班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与审议

围绕以上内容说说自己班准备往哪个方向开展班本课程,开展思路?

费:走园游戏时间,孩子们在汽车博物馆中探索不同的汽车模型、拼搭汽车、进行滚动实验,兴趣浓厚。游戏结束后,意犹未尽的他们聊起了关于汽车的话题,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们对于汽车的种类、构造、交通规则等都有一些简单的认识,且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于是,我决定支持幼儿开展一次关于汽车的探究之旅。

钱:今年开学初,我们在班级小菜园里撒下了青菜小种子,慢慢的小种子在孩子们的观察照顾下逐渐发芽、长大、直至现在已经成熟,到了收获的时候。他们围着这些成熟的青菜,讨论出了许多收获的想法。有的说:“我们用青菜做各种美食吧。”有的说“我们把青菜放到娃娃家、生活区玩游戏用吧。”有的说:“我们用青菜喂幼儿园的小兔子吃。”还有的结合上周去世福菜场的买菜经验说:“我们把青菜也去卖掉吧。”大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经过投票,大家一致决定把收获的青菜进行售卖活动,体验一下收菜、拣菜、运菜、卖菜的乐趣。

王:清晨第一缕阳光散落在大三的小院里,正午灿烂的阳光洒满整个小院,午后像丝带般轻柔的阳光温润小院,小院的一天里都充满了阳光。孩子们在小院里和小伙伴一同嬉戏,轩轩说:“快看,你的影子!”小俊说:“我们都有影子。”一鸣说:“你们俩的影子重叠在一起了,好有趣呀!”是呀,在阳光的照射下,小院里不仅有小朋友的影子,还有大树、小花、小草等植物的影子,还有梯子、围栏、茅草屋等物体的影子,各种影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特别的影子画,孩子们纷纷表示:让我们一起和影子玩一会儿吧!于是我们想开展“光与影”班本课程。

慧:班级院子里种了一棵山楂树,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入园浇水的时候,宸宸突然大喊说:“山楂树的叶子上好多虫子呀!”浩浩走过去也指着叶子说:“快看,叶子上好多的洞洞。”小睿也紧接着说:“叶子都快要被吃光了。”孩子们发现山楂树的叶子上爬满了毛毛虫,把叶子都快要吃光了。小博皱着眉头气愤地说:“这些虫子把叶子都吃光了,我们要把它们都消灭掉!”听到这句话,其他孩子纷纷赞同,都想要把虫子消灭掉,保护好我们的山楂树,这是我的设想。

杨:“老师,这里有蚂蚁!”一个男孩的惊呼,一群孩子的簇拥,一声声好奇的提问……亲近自然、探究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当老师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时,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时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课程就来自于这点滴思考之后。我们想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虫虫课程。

楠:孩子们对小手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和表象,所以,要让孩子们真正认自己的小手,以及小手的构造、功能等知识,才能更好的发挥小手的作用,因此结合孩子们的兴趣,根据指纹这一线索,我们想开展《我们的小手之神奇的指纹》这一班本课程。

四、集思广益提出想法与问题

在了解博物资源中,切实规划自己班的班本课程;

通过活动了解各班对班本课程的设想,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明确本学期班本课程的实施方向;

 

物化成果

对于接下来的班本课程开展方向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并在集体研讨中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实施班本课程的能力,从而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生命共同体视角下“儿童博物馆”课程建构的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市立项课题

立项编号

2021/Q/02/054/03

出席对象

子课题二成员

地点

娄江幼儿园

时间

2023.10.13

研究主题

幼儿园秋主题下自然资源的统计

所要解决问题

⒈基于现有幼儿园自然资源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地图进行调整优化。

尝试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记录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

研究方法

⒈行动研究法

⒉经验总结法

 

 

 

 

 

 

过程:

王:这学期我们备课组对秋主题教育计划的资源部分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自然资源,也删除了一些资源。由于幼儿园内资源进行了调整,所以园本的自然资源统计也有了变化。

袁:我们班孩子提出可以制作资源地图,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做起来了。孩子们一开始看不懂地图,到后面能够绘制《树》资源地图,这是幼儿观察、思考能力的提升。我们首先是和幼儿招募队员,在招募到足够多的的队员之后,“保护大树特别行动队”变得越来越庞大,现在就要开始为保护大树做好前期准备了。幼儿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现在我们保护大树的人都应很多了,是不是可以开始做保护大树的事情了。”“我们要知道哪些大树是需要现在就等不及需要被保护的?”“一些生病的大树、被虫咬的大树都需要现在开始被保护。”“那这些大树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可以把这些大树在幼儿园地图上标记下来,就可以立马过去保护他们了。”后来小朋友们觉得可以做一张《树》资源地图,这样以后如果有新增加的树就可以直接在地图上画下来,大家都能随时看到并保护好它们。

王: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幼儿园地图,他们每天散步的时候、游戏的时候、入园离园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观察幼儿园里的大树,回到班级后在地图上进行标记,并说明新增的大树在什么地方,有几颗,分别是什么大树等。最后将这些大树都汇总到一张大的幼儿园地图上,做成一张《树》资源地图,并张贴在教室里,以后只要大家发现了幼儿园里新增加的大树,都会在地图上及时更新。

 

 

 

 

通过分析幼儿园内现有的自然资源,初步规划新的幼儿园树资源地图;

通过活动达成课题研讨目标,研讨资源地图优化中不足的地方;

在实际活动开展中记录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

梳理后期需要用到的资源和缺少的资源,再加入树资源地图当中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课题组的老师们都能有所收获。对于树资源地图优化也有新的思考和探究。能够针对不同的需要提出不一样的优化方法,为以后资源地图再次优化再次提出具体方案和方向

物化成果

⒈形成“秋主题下树资源”的地图

研讨记录、方案、新闻、签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生命共同体视角下儿童博物馆课程的课程建构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市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2021/Q/02/054/03

出席对象

子课题全体教师

地点

多功能室

时间

2023.10.12

研究主题

生命共同体视角下“儿童博物馆”课程的环境、材料创设的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大班院子环境优化

研究方法

研讨法、文献法

 

 

 

 

 

 

过程:

新学期大班院子在环境创设和游戏预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如前期的整理收纳、整体规划,有些班级在参考之前院子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院子的环境也主要体现在游戏的预设方面,今天我们主要看下所预设的这些游戏哪些需要调整?

 

 

 

咸:从现场看,幼儿的参与的痕迹不是很明显,缺少幼儿表征。

袁:观赏类的植物特别多,实验性的比较少,尤其菊花,各个院子里都有菊花,

咸:大1班的小池塘经历一个夏天,池水浑浊,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小山坡上的辅助材料有些少,如轮胎、梯子、滑板等。

袁:大2班的花草织游戏比较有氛围,游戏时幼儿也很喜欢,但是每天都围绕这个主题幼儿可能会失去兴趣,教师要结合幼儿兴趣,做好前期预设。

咸:大3班的编草房子、草帐篷,主题比较鲜明,但是工序比较多,是否可以像大2班的扎染一样,将工序放大,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秘。

袁:大4班花卉比较多,幼儿围绕花卉开展了很多美工和探究活动,户外建构也是不错的选择,充分探究阿基米德的多种搭建方法。

咸:大5班的小舞台很大,舞台单单用来跳舞有些浪费,在舞台上和周围可以请幼儿一起参与讨论可以开展哪些游戏?

袁:大6班地方最小,花环比较显眼,探究类的游戏不是很多,可以不用侧重哪方面,开设一些比较综合的游戏应该也很受幼儿欢迎。

 

 

 

 

观赏性的环境更加注重种植、观察根茎叶、记录、测量、写生等互动性环境的打造,院子中台阶左右两侧可以有一些科学类的种植实验,如水培土培等……菜园有明显正在翻动的迹象。

在游戏预设方面多听听幼儿的想法,由此生发适合班级幼儿的游戏。

 

 

 

 

 

 

 

物化成果

院子活动安排预设表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