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组成员共同解读课题课课堂观察量表。
主持人:我们先看一下这份观察量表,重点关注量表中的活动流程、观察指标等部分。各位老师可以思考一下在观摩活动的过程中完成这份量表。 二、执教老师进行说课展示。 许忆雯老师:大家好,我是许忆雯,我执教的是大班社会活动《庭园看的篱笆》,我从活动设计来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等方面来阐述这节活动。 三、集体现场观摩课例课大班社会《庭院里的篱笆》展示活动 ㈠执教活动内容 主持人:每个活动的目标、内容,大家也大概了解一下。 大班社会活动《庭园里的篱笆》 活动目标: ⒈在与同伴讨论、小组合作设计的过程中,形成科学合理、具有庭园色彩的篱笆设计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合作搭建 ⒉能自主、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同伴讨论、思辨中解决问题,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⑴幼儿有开展项目活动的经验。⑵对庭园环境有初步的了解⑶对生活的篱笆有一定的了解。 2. 物质准备:⑴小组操作材料:生长农场背景图、彩色笔。⑵希沃白板。⑶竹子、铁丝、树枝、积木、PVC水管、毛线、扭扭棒、扎带、尺子、铲子、靶子、小锯子、手套。 活动过程: ⒈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建造庭园篱笆的兴趣, ⒉结合造篱笆的关注点,合作设计庭园篱笆,并大胆交流。 ⑴幼儿结合前期经验交流造篱笆的关注点,教师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 ⑵结合造篱笆的关键要素,引导幼儿分组合作设计篱笆。 ⑶幼儿分组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篱笆设计图,组员共同补充。 ⑸根据每组设计图围绕篱笆的可行性开展讨论,共同优化调整设计图。 ⑹幼儿根据意见,初步在小组设计图上进行优化。 ⒊根据设计图,合作建造篱笆。 ⑴幼儿根据讨论结果优化各组的设计图,进行篱笆建造。 ⑵教师提出篱笆搭建要求。 ⑶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制作篱笆。 ⑷师幼互相评价,共同欣赏篱笆,结合问题共同讨论解决,体验愉悦的状态。 三、分组议课与交流,研讨并梳理问题,完善执教活动。 持人:为了更有效地对活动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们围绕许老师的执教活动现场,对活动进行详细讨论。可围绕活动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能力发展以及师幼互动三方面进行评价。 ——执教教师简单介绍教案的设计意图,并对自己的指教活动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按执教顺序围绕问题对各个展示活动进行研讨,主持人进行简单梳理和记录。 ㈠亮点 ⒈我们组从观察指标出发,活动中环节层层递进,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体现儿童本位。 2.活动来源和设计,是关注到了庭园项目活动中开展的实际问题:菜地里的菜被小鸡和小鸭吃了,引发了幼儿的关注和思考,适合大班年龄段。 2.教师能够以思维导图形式帮助幼儿梳理造篱笆注意点,能提供多种材料做篱笆 3.环节中老师预设了一些环节引发幼儿思辨,如围绕篱笆如何可行性。 ㈡建议 1.教师以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思考,介绍方案的多问幼儿为什么这样做,理由是什么? 2.缺少多角度的评价,教师主导为主,幼儿分享、交流的机会较少,缺少幼儿间的评价。 3.活动体量和时长较大,从设计、建造,可以调整一下活动重点,教师可以重点帮助幼儿提炼早篱笆的经验,比如如何绑、如何让篱笆更稳固一点。 4.材料方面,活动中材料都是棍状,可以提供多种材料,比如竹片材料、有尖口的材料、网状材料等等,进一步引导幼儿对比各种材料的特点,促发幼儿解决造篱笆实际问题的经验。 5.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让幼儿实地走进每一组制作的篱笆成品,通过欣赏、评价自我和他人篱笆作品时,鼓励幼儿自学、互相学习,提炼他人有益的实际经验,帮助幼儿获得满足、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毛丽芳主任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 ㈠提出课题课的观察量表设计的问题和不足 ㈡梳理指教活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关的调整策略。 1.活动观察量表的设计维度,我们重点是关注资源还是 2.围绕活动目标,我们可以发现活动的领域可能更偏向于综合活动,活动的第二条目标关于思辨的方面需要再做斟酌。 3.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前期经验可以从幼儿实际经验入手:你在哪里看到过篱笆,收集一些幼儿实际生活中发现的篱笆,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4.活动量表可以从教师角度进行,也需要从幼儿角度进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