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幼教“幼小衔接”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
4月活动的通知
共同体各课题组:
为充分发挥本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对各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提升各课题组主持人的科教融合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活动实践研究。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幼教“幼小衔接”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4月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活动主题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提升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水平的实践研究——课例研讨:大班社会《小学生放学后做什么》
活动时间
5月24日(周三)下午,14:00-16:30(13:45签到)
三、活动地点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娄江幼儿园底楼多功能教室
四、出席对象
⒈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 张 雪
⒉太仓市幼教“幼小衔接”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各课题组2人
⒊苏州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提升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水平的实践研究》主持人及核心成员
⒋娄江幼教中心课题组成员
⒌浮桥幼教中心骨干教师6名
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
活动内容 |
备注 |
13:45-14:00 |
签到、抽签 |
主持人:高伊宁 记录人: ·袁雪慧(大环节记录) ·费筱菁(议课一组记录) ·戴紫莹(议课二组记录) 其余环节负责人: 周张瑶(签到、抽签、宣传) 高伊宁(会场布置) 高伊宁(后勤保障) |
14:00-14:30 |
议课组分工及具体研究要求说明 理论文献学习 |
14:30-15:00 |
观课:大班社会《小学生放学后做什么》 |
15:00-15:10 |
执教老师说课 |
15:10-15:50 |
议课组现场讨论 |
15:50-16:10 |
议课组交流(每组交流不超过10分钟) |
16:10-16:30 |
研训员指导与总结 |
备注: 议课一组:费筱菁(组长)、周张瑶,其余组员抽签决定。 议课二组:高伊宁(组长)、张祺悦,其余组员抽签决定。 |
六、其他
⒈签到环节抽取四名其余课程组与会人员加入议课组。
⒉请相关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出席。
⒊新闻、推文:徐新颖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
2023年4月24日


表2:
研修活动记录表
课程类别:£师德课程 □理论课程 R实践体验课程
□知识技能课 □信息素养提升课程
主题 |
利益相关视角下提升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水平的实践研究——课例研讨:大班社会《放学后的计划》 |
日期 |
2023.5.24 14:00-4:30 |
地点 |
娄江幼儿园多功能室 |
主持人(主讲人) |
高伊宁 |
参与者 |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幼小衔接课题组成员 |
活动过程记录 |
一、课题回顾、理论文献学习 学习虞永平教授的文献《全面科学准备,自信快乐入学》  
二、议课组分工及具体研究要求说明(介绍活动观察指标) 高:我们分为两组,议课一组和议课二组,完成观察表。
三、观课 ⒈大班社会《小学生放学后做什么》 14:30—15:00
⒉说课: 徐老师:本次活动是以《小学生放学后做什么》为蓝本,但小学生活对他们也比较遥远,于是最后改为幼儿园小朋友自己放学后做什么,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都是家长安排好的,对自己怎么规划自己的时间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对计划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指南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做计划并分享,入学准备中也有一项学习习惯。孩子们对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做计划是告诉他们,是为了更好的进入小学做准备的。交流中能发现流程性比较强,在交流汇总给它们归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运动、劳动、娱乐等各方面,想给他们一个经验的提升。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和调整。通过这个活动能有更多的计划意识,也为之后进入小学更好的做准备。 四、议课组现场讨论、议课组交流 高:请大家讨论后各推一个代表进行五分钟的发言。 议课一组:第一个我们作为共建单位,对于流程来说有一些细想法,在整体课题介绍的时候,包括目标等,课题目标可以做一些分享,前期做了哪些内容可以适当说一下,会更有针对性的去看。回到今天活动来看第1,计划性的培养,单看整个内容其实都能够去满足。到底什么是计划?为什么要做计划?认识到计划是有目的性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内容。 对于儿童理解计划的支持,孩子理解的计划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去做这个计划?首先是能够去有目的性的去达成目标,或是规划性地去做一个时间上的安排。但是今天可能主要呈现的偏作息安排,就是列了一下。 第2,是对儿童调整计划的支持。在这个环节,教师支持幼儿用不同颜色笔调整计划。徐老师支持幼儿分享,鼓励幼儿分享。 第3,是对儿童执行计划目的性的支持。老师提问:只有这个计划就可以了吗?幼儿回答:光有计划不可以,要多努力。幼儿分享执行计划时的困难,支持幼儿及时调整。 议课二组:幼儿对计划认知的部分,选材比较好,能贴近需要,从b1从话题讨论和分享中孩子兴趣很浓,有一个建议,对于计划的重要性还是需要提炼,孩子们说做了计划可以更好的适应小学,可以具体指向某一方面去理解。对于b2,孩子更多的是对计划的分享,有些计划表上面有时间、数字等,部分孩子做得好的可以进行分想,让其他孩子学习。也应该有更加明确的要求,计划表的格式都是不一样。我们认为制定计划后还需要执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分享和修改,这样才能知道计划的重要性,可能通过实践才能知道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不用列上去,拖延的事情可以写上去,也就更有帮助。有条理的制定计划孩子们都能根据实际计划制定,老师还可以再总结,写作业对学习有好处,锻炼对体育课有好处,还是认为需要实践才能得出经验。 专家点评 朱程程老师:首先得感谢大家,也看到了大家的前期准备,今天是借班上课,对孩子经验把控还是蛮难的。就现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应该怎么上,要聚焦到具体的观察主题,不能只有课题名称,找的文献也要针对计划去找,如提升学前儿童计划性等。入学准备为什么要提出幼儿要做计划,迫使计划者什么是结果以及如何达到结果,我们今天的结果是什么,要聚焦可以考量的,能验证可以反观计划的可实施性,你觉得今天幼儿提升了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是课题可以关注的。今天有一个孩子把学习环节延后了,游戏时间提前,那真的达到了入学准备的,还是原来的经验更好呢。计划是很难的,有前有后,前面要理解计划,是有序进行的,加强计划的主动性。可以由计划不合适导致的结果,引导幼儿思考。在设计的时候我这个活动要完成什么,那么多的价值点回归到一个活动,应该把目标更聚焦。 张雪老师:首先感谢大家的组织和安排,刚才朱主任的观点我都很赞同,包括主题、文献。观察量表是在文献基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去理清思路、目标和重难点是什么,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要做计划,怎么做,做出来要执行,这些东西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计划要做哪些内容,如何做计划安排,时间长短的安排根据重要性难度没有体现。 徐:每个班级对孩子的经验不同,不是那么明确。 张雪老师:我认为重点应该是学习习惯在计划里完成掉,第二方面这节课主要是话题讨论,能否利用情景故事、生活情境、绘本、体验式的活动、一些问题,也能帮我们验证计划意识方面。比如写作业时候来朋友了,是坚持写作业还是和好朋友玩。可能做不到但能意识到。利益相关者没体现出来,可以提前几天制定计划,让家长参与记录反馈给老师,梳理后发现共性,设置故事,没有亲身体验效果会差一点,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作为系列课程,还是要去尝试。 徐:一开始是这样,但是不断的修改,接下来其他课题组可以把前期工作先做好,作为集体教学活动应该是去解决一些最重要的问题,讨论式的会弱一点。 徐:故事情景的问题,这个计划不应该是自己的吗 张雪老师:他可以带入别人的计划,故事的载体的使用不一定是给他做计划,二是去感受计划合理或者不合理的。 孩子们没有共鸣,自己分享自己的。 高:情景中他会自己反思自己的计划是否合理。 学习准备方面会做什么样的计划,肯定是优先把学习做好,然后在发展其他方面。 一开始只是阅读,先读后读并不影响,时间弱化的原因只是一个先后原因,大概的时间观念要给他。 观察量表计划性的培养调整后的话,不能体现出策略,就没办法观察,对计划的认识这个说法就比较模糊,计划的意识、执行还是能力等。计划的理解里面主要是经验分享,还是需要更多的理论学习,这样目标才能明确,计划性需要分哪几个维度等。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 前期课题介绍,思维导图方式,结合了感受,我们课题可以怎么进行,也非常感谢许老师的集体活动,也激发了我们的思考,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可以获得什么,都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需要从问题来出发,利用计划达成课的目标,最后引导了对观课表的思考,使大家收获满满。 |
活动小结 |
在本次活动中,费老师从三个角度解读了相关的理论文献分享,使大家更加科学地了解的如何让幼儿自信快乐的入学,在观摩和研讨大班《小学生放学后做什么》中,感受到幼儿在活动中计划内容和时间等方面的调整。 通过本次活动,为课题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抓手,,使教师们对幼小衔接中计划性有了新的认识,做到研中有思、研中有悟,用“真教研”解决“真问题”,以“真感悟”促进“真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将坚持用科学的理念、游戏化的精神做好幼科学的如需准备。 |
|
|
记录人:戴紫莹 |
|
说明:本表供学校参考,可作每次活动记录之用。每次活动签到表可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