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荻》读书心得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儿园 朱丹艳
最近我读了《燃荻》第六期的《教育叙事:促教师个性成长的有效途径》一篇,感触颇深,教育叙事贴近教师的日常生活,能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动能,助力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教育叙事是指在特定的教育文化语境中通过叙述、描写等语言表达方式,借助故事的形式对过去典型的教育事件加以呈现的行为过程或言语成品。以教育叙事为载体,通过各式各样"小而精"的叙事,引导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提高科研能力、专业水平,实现个性化发展。
文章让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诠释教育本身。比如,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学习经验,成为游戏的主人,我们班幼儿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户外玩起了娃娃家的游戏。游戏中,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自然界中各种有趣事物的一物多玩,利用自然材料替代为娃娃家游戏中的用具,玩出不同的花样。地上拔几根野草煮煮汤、泡泡茶、捡一些树叶炒菜、用树枝串起树叶做成烤串、在砖块上做饭等,孩子们充分地与大自然接触,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材料进行游戏。户外“娃娃家”的开设,不仅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利用自然物进行自主游戏的快乐,同时,还培养了幼儿一定的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愿花草树木是永远的风景线,愿自然与游戏融为一体,愿自由的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我们期许着孩子们在天地之间快乐的游戏,在游戏中获得锻炼和成长,更在成长中体验一份童年的真善美。我们将为孩子们营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乐园而不断努力探索、实践。
大自然娃娃家让孩子们有机会在自然环境中游戏学习和交往,亲近自然、感受季节、天气的变化,让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了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丰富了幼儿的身心体验。随着四季的流转、天气的变化,大自然还会带给孩子更多的礼物和惊喜,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与自然相处的原则,正如雷震清先生提出的那样:“我们带学生出去,最要紧的是观察,创造机会去应用,不是去拿自然物回来。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注意自然界的真实状况,帮助它,使它更适于生活,或认识它的效能。”在今后的自然游戏中我们还将继续引导幼儿珍惜和爱护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去收集、应用而不是索取和破坏,把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相融合。
《儿童博物馆课程探究》读书心得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儿园 朱丹艳
最近我读了《儿童博物馆课程探究》一书,感触颇深,经过近百年的学术探索,国外学者构建起了不同类型的课程融合框架。例如,基于不同教育立场的学科中心、儿童中心、社会中心的课程融合框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孩子们的鲜活教材。”孩子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大自然的追随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风一沙都能引起孩子的驻足,激发孩子的兴趣。
泥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天然材料,也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幼儿对泥土产生兴趣进行探究,不仅能积累泥土相关的知识,还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我们生发了与“泥”有关的博物探究故事。伴随着孩子们的好奇与疑问,我们的泥土探玩活动开始了。
两个孩子在挖泥巴游戏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小蚂蚁,于是产生了以上游戏行为围绕小蚂蚁的对话,可以看出小班刚入园不久的孩子,关于小蚂蚁的经验和知识还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幼儿甲说小蚂蚁会吸血正是基于他自身经过了一个夏天被蚊子叮咬的体验;幼儿共同游戏或者说平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之间除了会对话还会相互启发,相互模仿,说明游戏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表达与学习。接纳孩子基于自身经验提出的想法和疑问,倾听孩子语言,观察孩子的行为,并以此为契机,和孩子一起观察泥土中爬行的小蚂蚁引导孩子对小蚂蚁的兴趣,思考和疑问,引向深入。孩子基于上次游戏中对小蚂蚁的兴趣,自发地进行了对小蚂蚁爱吃什么的讨论,并从身边的事物入手,主动尝试碾碎饼干,投喂小蚂蚁,并对小蚂蚁被饼干屑吸引的情况进行了直接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人际交往,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实际操作和观察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玩泥巴游戏让孩子们有机会在自然环境中游戏学习和交往,亲近自然、感受季节、天气的变化,让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了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丰富了幼儿的身心体验。随着四季的流转、天气的变化,大自然还会带给孩子更多的礼物和惊喜,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与自然相处的原则,正如雷震清先生提出的那样:“我们带学生出去,最要紧的是观察,创造机会去应用,不是去拿自然物回来。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注意自然界的真实状况,帮助它,使它更适于生活,或认识它的效能。”在今后的自然游戏中我们还将继续引导幼儿珍惜和爱护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去收集、应用而不是索取和破坏,把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