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梁佳怡读书心得

作者: 时间:2023-12-13 点击数:

观察儿童 读懂儿童

——读《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有感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锦绣新城幼儿园   梁佳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没有专业的观察,就不能读懂幼儿,更谈不上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用严谨清晰的文字和准确生动的真实事例告诉大家观察的意义和重要,让幼儿教师更多地体验到教师这个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观察是一门艺术,记录是一种语言,分析是一种能力,指导是一种智慧,它们都是教师读懂儿童、走进童心的桥梁。我们的观察常常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开始,如记录孩子入园,离园,入厕音乐和运动时间,洗手和讲故事的时间,自主游戏和操作创造性材料的时间,这些记录都可以让我们全面的了解儿童的行为,我们也能看到儿童与同伴和成人的关系,以及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情况,对常规活动的感觉以及他在群体中的地位。通过观察老师可以真正明白儿童正在做什么,每次观察都要有耐心,不限制儿童,任由事态发展,记录儿童的行为,就是在记录他们的成长。

作为教师,在观察儿童的时候,要对儿童的行为特征做出回应。如我们对一个跌跌撞撞向我们走来的儿童,我们一定要感受到他的满心愉悦和他的快乐跳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同身受。我们要在日常常规活动如洗手、入厕、吃点心、进餐,午睡、排队等这些活动中观察儿童,虽然这些活动日复一日的重复着,但是我们的幼儿教育就是围绕着这些活动运转的。观察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常规活动的行为,可以了解儿童生活中任意特定时刻的行为,这类现场观察积累到一段时间,可以揭示出儿童面对相似情况做出的哪些反应是一致的和重复的。于是我们可以看清儿童行为的具体模式与其他儿童的模式或许相似,或许不同,但是不管怎样都适用于儿童。行为模式可能是固定和稳定的甚至是一成不变的,也可能是多变的,甚至完全无法预料到的。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可以明显揭示出儿童在学习运用不同方法处理常规活动时的模式的变化多样。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断成熟,经验也日益丰富。这也是我们需要经常做记录的一个基本原因。

书中提到观察与记录幼儿的行为是培养和融合教师两大职责——“行动”与“反思”的源泉。教师可以运用各类记录技术,有效的获得幼儿的信息,了解幼儿需求、兴趣、个体独特性以及多样性等。在做幼儿观察记录时,我们习惯用白描的方式把幼儿一言一行全部写下来。这种方法能够还原当时发生的所有事情,帮助教师在事后回顾时捕捉可能被遗漏的信息。但一天下来会发现记录的信息内容实在太多。

我们事无巨细地写出幼儿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又说了什么。但回过头来反思:我们观察到了什么?似乎又什么都说不出来。“见事写事”容易,却很难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教师应该提前做好思考,之后再进行反思,边思考边观察边调整边完善

通过记录儿童我们从中看到儿童学习的方式和思维模式还能发现孩子学习的模式以及他们能力发展的水平。所以观察记录每一位孩子的行为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了解儿童的途径。

跨学科主题下的整合教育

  ——读燃荻第64期有感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陆渡幼儿园   梁佳怡

 

通过近期阅读的一些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与评价”文章,让我有了一些感触与思考。跨学科主题学习重在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关联,整合多门学科的观念、方法和思维方式,打破学科壁垒,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真实问题,突出各学科课程协同育人的优势,使课程功能发挥最大功效。“跨学科主题”让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不断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结合五大领域,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更好地整合。

在分科课程依然是学校教育主流的背景下,学科教师遵循学科知识的特点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学科教授的知识具有深度,有学科的存在才有跨学科与超学科的必要,因此,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是对知识的分类和聚集,但生活并没有被划分为不同学科的生活,而是整全和同一的。没有人的生活可以明显看出某部分属于某学科,生活涵盖学科应用的方方面面。人们在处理生活中的事务时也并非单一地运用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这也许是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不同。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儿童而言,学习学科知识是一步步奠定生活基础、学会生存与生活的过程,学科教师理应在儿童生活观上首先从“区隔的生活”中走出来,树立起“整全的生活观”。教育要引领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引导儿童对可能生活的想象。

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儿童生活观上,要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其一,要把儿童当作目的,不是手段。学科知识需要代代传递才能延续,但是儿童学习学科知识绝不仅仅限于此。儿童不是学习的机器,不应该采用简单机械的训练和重复来学习,儿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需要生动而丰富的经历和体验,需要实现情感升华、意志提升、价值丰满,既有忙碌充实的当下生活,也有诗意浪漫的远方。儿童要在灵动的生活世界里生活,作为整全的个体去创造自我和发展自我,而不只是在理性的学科世界里生存。其二,要把儿童当“儿童”,不是成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眼中的世界完全不同于成人眼中的世界。学科知识是成人世界的内容,儿童学习成人世界的知识需要“二次编码”,即需要转换成儿童视角的“语言”“思维”“行动”等。成人需要为儿童适度留白,学会放权和等待,学会“在背后远远地引领”。成人也曾经是儿童,成人不应该忘记自己曾经是儿童。在对待儿童成长上,儿童始终是“儿童”,成人要关心儿童独特的心灵世界。

幼儿教育始终要坚持“五育”并举,跨学科学习重在“跨”,跨出自己的领域,跨出学科本位的束缚,跨越学科之间互不关联的障碍和壁垒。这种跨越搭建起各学科之间的桥梁,成为连接各学科的纽带,是落实“五育”并举、坚持全面发展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全面育人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