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
——读燃荻第80期有感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陆渡幼儿园 毛伊伶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幼儿劳动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生活也有深远的意义。”可是在当今家庭教育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从小娇生惯养,很多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幼儿的劳动能力及自我服务的能力越来越弱。在幼儿园里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来园时,许多幼儿让大人抱着;玩具撒了一一地不会收拾,许多幼儿不会自己动手吃饭、不会自己穿鞋袜、穿衣服,事事依赖教师和家长。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呢?
寓劳动于日常教育活动中,树立劳动的意识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陶行知先生说过:“ 生活即教育”。我们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契机,鼓励幼儿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树立劳动意识。如让幼儿学习自己收拾活动的材料:午餐时,幼儿自己吃饭,自己收拾餐具;进寝室午睡时,让幼儿学习自己脱外套、折外套、摆鞋子;起床后让幼儿自己分水果、摆椅子;离园时自己整理衣物和用品:平时可以让幼儿帮助教师分发书本、收拾玩具等。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树立劳动意识。
(二)在正面引导中感受为他人服务的乐趣
幼儿的认知水平低,动作不灵活,常常完成不好任务,这就要运用表扬、鼓励和肯定、适当奖励等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增强自信心,体验劳动的乐趣并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在中大班开展“值日生”工作,每位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感受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以正面引导的方式树立幼儿爱劳动的意识。
寓劳动于学习活动中,培养劳动的兴趣
(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
利用有关于劳动的幼儿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开展领域教学。如学习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教育幼儿学会自我服.务,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双手做各种事情,针对有的幼儿上幼儿园时不愿意自己走路,通过故事《小脚不见了》,帮助幼儿分析故事中的小猪胖胖的小脚为什么不见了,并让幼儿想办法帮忙小猪胖胖找回小脚,从而让幼儿知道上幼儿园要自己走路。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了解歌曲所隐含的寓意,引导幼儿理解劳动光荣的品质。
(二)在区域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
区域活动中如美工区让幼儿学编织,教师的示范让幼儿学着教师怎样来“做”,不仅学会了编织的技能,还能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在生活区我们也给幼儿准备了系鞋带、订纽扣、编辫子、扫短子等游戏。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对劳动活动的兴趣,同时发展幼儿手指的小肌肉群,学会--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三)在种植与饲养的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
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里,教师组织幼儿用铲松土,种上大蒜、青菜、辣椒等各种菜苗,定期给菜苗浇水,施肥,拔草,记录种子发芽,测量它们每天长高了多少,和幼儿们一-起期待着小苗苗生根、长叶、开花、....在班级的“自然角”,用各种瓶子、花盆种上各种花和菜苗,幼儿每天轮流当值日生,给自然角的花浇水和记录生长过程。在自然角中还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小螃蟹、小乌龟、小金鱼等,让幼儿们经常给它们喂食换水。在种植与饲养的活动中,幼儿掌握.了相关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也离不开家庭的努力,家长在家里要给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时家长在家庭中可让幼儿帮助摆餐具、摆鞋子、收拾玩具、扔垃圾、折衣服、洗袜子、洗毛巾等。家长还可适当地对幼儿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和奖励,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愉快、成功的自豪。在劳动过程中的家长要发现幼儿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家长可拍下幼儿在家劳动的照片或视频,通过微信群和班上幼儿分享,在家长会上分享劳动教育的心得体会,让幼儿之间、家长之间互相鼓励,让幼儿在家庭中的劳动持之以恒。
总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的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劳动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环境创设
——读《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感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陆渡幼儿园 毛伊伶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确实,在幼儿园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创设和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环境不再是班级中一种美丽背景和风景线,而是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桥梁。
班级环境在引导和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对班级环境进行创设时,作为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以下我将从班级环境创设的理念,班级环境创设内容两方面阐述。
一、班级环境创设理念
㈠班级环境创设中渗透教育目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去告诉幼儿该做什么。
㈡让幼儿感兴趣。环境要体现教育目标,也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但幼儿现有的兴趣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限。因此只要是幼儿发展所必须的东西,都应当将其纳入环境中,并以此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兴趣。
㈢班级环境创设要师幼共同参与。陈鹤琴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因此,在班级环境创设时应让孩子参与其中。
二、班级环境创设内容
㈠主题环境的创设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对于小班的孩子,参与的方式主要是征询孩子的意见,利用孩子的作品布置环境,又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更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
主题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根据主题而创设的,主题活动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具体地开展。在布置班级主题墙之前,我们会观察孩子在开展的主题中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点,进行深入观察学习,并将这个过程以照片、记录表、幼儿的语言等真实记录的形式呈现在主题墙上,让孩子们也能在主题墙上看到自己的学习成长轨迹,我们也会把孩子的作品、主题中完成的一些调查表,在碎片的时间,他们可以自主取下并翻阅,孩子看到自己和家长一起完成的东西都会特别有自豪感,急于想跟老师和同伴介绍分享自己完成的过程与内容,无形之中还发展了他们的自尊自信、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等,从而真正体现孩子的主体性。
㈡区角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区角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成长的空间,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幼儿园游戏化背景下,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时,将区角环境建设与主题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使主题活动得到了有效延伸与拓展,极大地促进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㈢自然角环境的创设
本学期我们的自然角除了孩子从家里带来的各种植物盆栽和小动物等等,最重要的还有在开学之初,孩子种的土豆。我们提供了种植的容器,分为土培和水培,孩子们每天都为水培的土豆换水。我们下发了观察记录表,孩子们详细记录了自己每天的观察的,我们将这些以及过程性的照片布置在自然角的墙面上。对于自己亲身参与的东西,孩子们会更感兴趣,他们经常会来自然角观察自己种的土豆的变化,提出了各种新奇的问题,并努力探索寻找答案,孩子就在“自己亲手打造的环境中”不断学习。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班级环境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在儿童的眼中,班级环境不应只是一种观赏性的存在,而应是一个温馨安全、有趣好玩、自主探索、快乐创造的互动空间。教师在创设班级环境时要以儿童为中心,借助儿童的眼睛去体验和感受,构建一个适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友好型”空间框架。